今天為大家帶來的光電人物相信大家一定會喜歡,他是“百煉成鋼”的光學儀器專家!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吳學藺(1909.6.1-1985.9.7),是我國的冶金學、機械工程學家,光學儀器專家。江蘇武進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南京天文儀器廠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 1930年畢業于上海大同大學。1934年獲美國匹茲堡卡耐基大學碩士學位。中國科學院南京天文儀器廠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引進煉鋼用轉爐,和周仁同時分別在昆明地區首次煉鋼成功引進了孕育鑄鐵、階段熱處理、電焊條制作等技術。 50-60年代,組織上鋼一、二、三廠改進平爐,擴大上鋼二廠軋鋼能力。組織上海小鋼廠成為多品種生產基地,協助進行“液態成形”和解決用模子壓鑄零件的辦法等都做出了貢獻。80年代,主持研制我國口徑最大的2.16米天文反射望遠鏡的關鍵性工作和與國外合作研制國內精度最高的13.7米毫米波射電天文望遠鏡。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談及吳學藺的一生,最難的那段日子就要數中美庚款留學前的考試。中美庚款留學考試恐怕是史上最難的考試,全國選拔,一屆只錄取20來人。中美庚款留學考試考了6次,抗日戰爭前有4次,分別于1933、1934、1935、1936年舉行;抗戰期間2次,分別于1940、1943年舉行。 第六屆考試錄取21人,吳學藺便是其中之一,同屆錄取的還有楊振寧、洪潮生、鐘開萊、吳仲華等名家。中美庚款留學是我國唯一一個完全針對國家需要和填補學科空白而精心設計的留學計劃。就物理學及其相關學科而言,中美庚款留學造就了一批學科帶頭人。吳學藺學習的是鋼鐵金屬學。 中美庚款考選的許多科目,如應用光學、儀器及真空管制造、兵工、飛機制造、硫酸及硝酸制造等,都是非常專門的技術,考生很難對其發生興趣,而且,許多專門技術在大學或研究機關根本學不到的,需要削尖腦袋去一些公司或工廠去探密,困難重重。因此,如何使留學生按既定目標工作,而不至于因為志趣不合或學習不易中途改行就非常很重要,這是保證這項留學計劃收到預期效果的關鍵。在這段歲月里,無論是吳學藺還是更多的科研工作者,他們都付出了自己全身的精力,為國內的應用技術方面提供了過硬的技術支撐。 吳學藺的成就離不開他80年代主持研制我國口徑最大的2.16米天文反射望遠鏡的關鍵性工作和與國外合作研制國內精度最高的13.7米毫米波射電天文望遠鏡。1980年11月,吳學藺調至南京,任中國科學院南京天文儀器廠廠長、總工程師。1981年參與開發研制中國首架13.7毫米波射電天文望遠鏡。1983年專任該廠總工程師,組織并指導國內口徑最大的2.16米天文望遠鏡的研制工作,并在總裝連調成功后安裝在北京天文臺,其成果分別獲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科研工作需要的是認真的態度,嚴密的邏輯,謹慎的思考和堅韌的毅力,吳學藺就是擁有“百煉成鋼”鋼鐵意志,一路前行,為我國的科研事業奉獻出自己的一生。 |
|手機版|搜索|焦點光學|光電工程師社區
( 鄂ICP備17021725號-1 鄂網安備42011102000821號 )
Copyright 2015 光電工程師社區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申明:本站為非盈利性公益個人網站,已關閉注冊功能,本站所有內容均為網絡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您對某些內容有質疑或不快,請及時聯系我們處理!
© 2001-2022 光電工程師社區 網站備案號:鄂ICP備17021725號 網站公安備案號:鄂42011102000821號 Powered by Discuz! X3.2
GMT+8, 2023-8-30 12:44